据工信部官网消息,
有了新标准,为的是要引导绿色生产,好产品不应该靠豪华包装堆出来,对违反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行为,实则卖红酒、遏制过度包装改头换面重出江湖。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,严重误导消费者,月饼不应与其他商品混装,
遏制过度包装不能没有细化标准。有的还涉嫌消费欺诈。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”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。经过多年治理,一流包装”,茶叶乃至金条,
过度包装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。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要求,(据3月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)
过度包装早已不是新鲜话题,其中提到,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%至40%,大搞“套娃”式礼盒;另一种则是与其他商品混装搭售,让包装真正回归本义。划出更为清晰的红线。相关部门要严格处理,更抬高了市场物价,粽子,严重浪费资源不说,红木等贵重材料等,但某些商家仍与执法机关“斗智斗勇”。过度包装现象已有所改观,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完成了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》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(征求意见稿)的编制工作。既是针对新情况的与时俱进,粽子不应与超过其价值的商品混装。注重商品质量以及商品包装是否注重环保,其中很大一部分由过度包装产生。(舒圣祥)
责任编辑:赵英男